深交所重拳出击!IPO审核趋严,保荐代表人频频“踩雷”!
元描述: 深交所对IPO审核愈发严格,科瑞德主动撤回申请后仍被罚,赛克赛斯高推广费遭监管关注,保荐代表人尽职调查不规范频现。本文深入分析深交所出具的罚单,揭示监管重点,并盘点2024年以来保荐代表人处罚情况,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
引言: 资本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深交所近期对多家拟上市企业及保荐机构开出罚单,其中不乏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企业,以及因尽职调查不规范而被处罚的保荐代表人。这无疑释放出监管层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口的强烈信号,也为投资者敲响警钟,提示他们在投资时需更加谨慎。
深交所监管趋严,IPO审核“火眼金睛”
近年来,深交所对IPO审核的标准不断提高,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要求更加严格。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拟上市企业在审核过程中“踩雷”,甚至在主动撤回申请后仍难逃监管处罚。
案例一:科瑞德撤回IPO申请,仍难逃监管处罚
今年2月8日,科瑞德(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因主动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已被终止审核。但深交所并未就此放过科瑞德,而是于9月6日对其开出罚单,指责其存在严重的销售费用相关内控不规范问题。
问题:
- 科瑞德的销售费用主要由市场推广费和职工薪酬构成,两者合计占比分别达到销售费用的85.43%、89.05%、89.95%及90.28%。
- 部分费用实际结算方式与合同约定不一致,发行人未能提供合理证明材料。
- 部分会务费报销附件不规范,不能充分反映会议情况。
深交所认定: 科瑞德未严格执行结算协议约定,对相关推广活动产生的销售费用的报销流程未达到规范有效的基本要求,并且销售费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首轮问询回复中披露情况不相符。
处罚: 深交所决定对科瑞德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陈刚及财务总监何桃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案例二:赛克赛斯高推广费引监管关注
深交所于9月4日对拟IPO企业赛克赛斯及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邹方明,公司总经理、董事柏桓,财务总监郑学刚;保荐机构海通证券及项目保荐代表人韦健涵、朱文杰;信永中和会计所及项目签字注册会计师毕强、燕进均开出了被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问题: 赛克赛斯在聘请CSO推广服务商开展调研与咨询、学术推广、展览与宣传及会议会务等推广活动,2020-2022年各期业务推广费分别为1.29亿元、2.04亿元、1.7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4.62%、46.72%、39.95%。
深交所认定: 赛克赛斯存在高推广费问题,其推广费占营业收入比例过高,且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
处罚: 深交所决定对赛克赛斯及相关责任人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保荐代表人“踩雷”频现,尽职调查成监管重点
除了发行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外,保荐代表人作为IPO审核的关键环节,其尽职调查的规范性也成为监管的重点。
案例:科瑞德保荐代表人被出具书面警示
深交所对负责科瑞德保荐业务的两名保荐代表人魏妩菡、李映文也出具了监管函,所属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
问题:
- 两名保荐代表人未结合发行人业务特点充分核查发行人销售费用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和执行有效性,未能发现发行人销售费用内控不规范的情形并督促发行人及时整改规范。
- 两名保荐代表人在首轮审核问询回复中发表的“发行人财务内控能够持续符合规范性要求”的核查意见与发行人实际情况也不符。
深交所认定: 两名保荐代表人未能履行尽职调查义务,未保证招股说明书及其出具发行保荐书、上市保荐书等文件的真实、准确、完整。
处罚: 深交所决定对两名保荐人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2024年以来保荐代表人处罚情况盘点
根据易董数据,2024年以来,共计有83名保荐代表人受到处罚,涉及18家券商。其中,中信建投收到监管处罚最多,共计8张罚单,其余依次为海通证券(6张)、中信证券(4张)、华西证券(4张),剩余券商皆为1-2张罚单。
常见违规类型:
- 尽职调查不规范
- 未能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 未履行尽职调查义务
典型案例:
- 8月30日,中信建投的邱荣辉、刘能清因在紫晶存储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保荐、承销项目中存在多项未审慎核查的情形,被广东证监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采取自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作出之日起3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公司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相关职务或者实际履行上述职务。
- 5月14日,华西证券的张然、刘静芳因未勤勉尽责,被江苏证监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采取自监管措施决定作出之日起2年内不得担任证券公司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相关职务或者实际履行上述职务。
- 3月29日,浙商证券的李婧晖、王一鸣因存在多项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被上交所予以3个月内不接受保荐代表人签字的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及信息披露文件的纪律处分。
保荐代表人“踩雷”的警示意义
保荐代表人作为上市公司质量把关人,其尽职调查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者的利益。近年来,保荐代表人“踩雷”的现象不断出现,这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也为保荐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荐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合规建设,提升保荐代表人的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
- 严格执行尽职调查制度,确保尽职调查过程的客观、公正、真实。
- 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其专业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
-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保荐业务的规范运作。
投资者要提高风险意识,谨慎选择投资标的。
- 仔细阅读招股说明书,关注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的相关信息。
- 关注监管部门的最新动态,了解相关政策的变化。
- 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选择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标的。
结语: 深交所加强对IPO审核的力度,以及对保荐代表人违规行为的严厉处罚,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视,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投资者要保持理性投资,关注监管动态,选择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标的,才能在资本市场中获得稳健的收益。
常见问题解答:
1. 深交所为什么对IPO审核更加严格?
深交所加强对IPO审核的力度,主要是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实、内控不完善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声誉。深交所通过严格的审核标准,以及对违规行为的严厉处罚,旨在遏制此类现象,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秩序。
2. 保荐代表人“踩雷”的原因是什么?
保荐代表人“踩雷”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尽职调查不规范:一些保荐代表人为了快速完成项目,草率进行尽职调查,没有对发行人进行充分的核查,导致漏掉一些重要信息。
- 存在利益冲突:一些保荐代表人为了自身利益,对发行人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帮助发行人掩盖问题,最终导致“踩雷”。
- 缺乏专业能力:一些保荐代表人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发行人业务的风险评估不足,无法识别发行人存在的潜在风险。
3. 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会有什么影响?
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会受到以下影响:
- 职业声誉受损: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其在业内的声誉会受到很大影响,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 执业资格被吊销:对于情节严重的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可能会吊销保荐代表人的执业资格,使其无法继续从事保荐业务。
- 承担法律责任: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保荐代表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4. 投资者该如何选择投资标的?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阅读招股说明书:仔细阅读招股说明书,了解发行人的基本情况、业务模式、财务状况、风险提示等信息。
- 关注监管动态:关注监管部门的最新动态,了解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发行人的监管处罚情况。
- 选择靠谱的保荐机构:选择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保荐机构,其保荐代表人更可能对发行人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
- 选择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标的: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选择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标的,避免投资风险。
5. 保荐代表人“踩雷”事件对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
保荐代表人“踩雷”事件会对资本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 损害投资者信心:保荐代表人“踩雷”事件会让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失去信心,降低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积极性。
- 影响市场效率:保荐代表人“踩雷”事件会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波动,影响市场效率,甚至会引发市场风险。
- 降低资本市场声誉:保荐代表人“踩雷”事件会降低资本市场的声誉,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
6. 如何才能避免保荐代表人“踩雷”?
要避免保荐代表人“踩雷”,需要监管部门、保荐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努力:
- 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保荐代表人违规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 保荐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合规建设,提升保荐代表人的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确保保荐业务的规范运作。
- 投资者要提高风险意识,谨慎选择投资标的,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避免投资风险。
总之,深交所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口,对保荐代表人尽职调查要求更加严格,这有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要保持理性投资,关注监管动态,选择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标的,才能在资本市场中获得稳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