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楼市新招!各地“收储”商品房用作保障房,专家解读背后的深意和未来趋势
元描述: 本文深入解读各地“收储”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政策背景、操作模式、以及对楼市的影响,分析其利弊,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专家解读“去库存”的关键作用,以及京沪等一线城市后续跟进的可能性。
引言: 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近期的“收储”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政策更是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从深圳、北海到大连,多个城市纷纷出台相关举措,旨在为“去库存”和缓解住房压力提供新思路。那么,这项政策背后的深意究竟是什么?它将如何影响楼市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并结合专家观点,分析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解读。
# 种子关键词: 收储商品房
深圳率先“出手”,掀起“收储”热潮
深圳安居集团发布的《关于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征集通告》,正式拉开了各地“收储”商品房的序幕。公告明确了房源征集范围、条件和价格,优先选择整栋或整单元未售、可实现封闭管理的楼栋项目,并对户型面积、生活便利和手续齐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次“收储”行动,无疑是深圳在“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建设方面的又一次重要尝试。它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深圳的住房压力,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多城跟进,政策利好不断释放
在深圳的带动下,北海、大连、烟台等多个城市也纷纷加入了“收储”的队伍。这些城市在政策细节上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以下几个共同点:
- 重点关注“去库存”: 多地政策都将目光锁定在已建成未售的商品房项目,旨在帮助开发商去化库存,缓解资金压力。
- 以小户型为主: 征集的房源大多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更符合保障性住房的需求。
- 价格以重置价格为参考: 收购价格参考同地段重置价格,确保公平合理,避免出现“低价收购”的情况。
此外,江西景德镇、四川雅安、贵州贵阳等地也在稳楼市新政中明确提出,支持企业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进一步推动了“收储”政策的落地。
专家解读:政策背后的深意和未来趋势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将“去库存”提升至重要地位。
“去库存”为何如此重要?
- 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 对于一些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来说,将已建成未售的商品房项目出售给国有企业,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避免出现烂尾项目。
- 稳定房地产市场信心: “去库存”可以减少市场上待售房源的供应量,稳定房价,增强购房者信心。
-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通过将“收储”的商品房改造成保障性住房,可以有效扩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题。
未来趋势:京沪等一线城市后续有望跟进
专家分析,随着“收储”政策的不断推广,京沪等一线城市后续跟进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面,这些城市面临着更严峻的住房压力,需要更多保障性住房供给;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的开发商资金压力相对较小,更倾向于通过“收储”的方式释放部分库存。
“收储”商品房的关键问题及解答
Q1: “收储”商品房的收购价格如何确定?
A1: 收购价格一般以同地段重置价格为参考上限,即划拨土地成本和建安成本,加上不超过5%的利润。最终价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协商确定。
Q2: “收储”的商品房如何改造和管理?
A2: “收储”的商品房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例如加装电梯、完善配套设施等,以符合保障性住房的标准。管理方面,可以由政府或国有企业负责,确保房屋安全和住户权益。
Q3: “收储”商品房会对市场房价产生什么影响?
A3: “收储”商品房对市场房价的影响是复杂的,短期内可能会对部分房源起到一定的“去库存”作用,但长期来看,其对房价的整体影响还需要观察。
Q4: “收储”商品房会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吗?
A4: “收储”商品房可以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缓解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压力。
Q5: “收储”商品房会对开发商产生什么影响?
A5: “收储”商品房对开发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可以缓解资金压力,挑战在于可能需要面对价格谈判和其他方面的风险。
Q6: “收储”商品房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最终方案吗?
A6: “收储”商品房只是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种方式,并非最终方案。解决住房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包括增加土地供应、鼓励房屋租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
结语
“收储”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是缓解楼市压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帮助开发商去化库存,更可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改善住房结构,最终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未来,这项政策将会如何发展?又会带给市场哪些新的变化?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